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县之窗

黄山市完成休宁县达标后无螺情回升因素调查

     休宁县地处皖南山区,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21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65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血防区人口8.4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379.35万平方米,历史累计病人19692人,其中晚期病人597人。1952年成立血防机构,开展防治工作,1978年基本消灭,1992年达部颁消灭标准。自1993年进入监测巩固以来,已连续15年无螺情回升。

     休宁县原是我市血吸虫病四大流行区之一,其流行程度、地理地貌、气候、环境、植被等因素与相邻的其它三个重疫区(屯溪区、徽州区、歙县)相近,其它三区县在达消灭标准后均不同程度地、反复出现螺情回升。为探讨、分析休宁县消灭血吸虫病后无螺情回升的原因,总结防治经验,探索山丘型流行区的有效监测模式,今年上半年,黄山市血防所联合休宁县血防站对休宁县开展了无螺情回升相关因素调查。

      调查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法。

      收集各乡镇不同环境和按水系分布的历史螺情资料;查阅逐年查灭螺登记卡;统计不同环境药物灭螺的用量、频次、范围,分析不同的灭螺措施、方法及环境改造的效果;走访、座谈老血防专业人员,了解不同防治时期的主要防治措施、方法等。

      结合当年螺情监测,对原流行村按历史螺情的轻重、水系等分类,在各类别中随机抽取若干个流行村进行了螺情现状调查。并组织人员开展了历史有螺环境现状调查:调查所有流行村原历史有螺环境,对已彻底改造(包括开新填旧、填埋、硬化、建房、修路等)的环境和面积进行统计,并逐村绘出历史有螺环境现状分布图。

      同时对辖区内万安坝灌渠水系分布、灌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与消灭钉螺的关系。

      休宁县消灭血吸虫病后,在15年的监测中,共投工9491个,累计查螺面积2571.54 hm2,相当于对历史有螺面积反复监测了近7次, 未查出残存钉螺,表明休宁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针对休宁县血吸虫病报灭后未出现螺情反复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1、虽然休宁县原是我市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但经过调查,历史有螺面积和有螺环境数主要分布在万安镇和海阳镇,分别占全县的68.6%、54.22%。以流行村为单位,有螺环境小于30个的有46个流行村,占总流行村数的70.77%;面积小于5万平方米的就有39个村,占总数的60%。说明休宁县原流行状况和疫情范围局限,主要集中在万安和海阳两镇,有利于防治工作开展,有利于防治成果的巩固。

      2、通过对查灭螺登记卡的调查和老血防专业人员的座谈,反映出原大部分有螺环境药物灭螺的用量大、频次多、范围广。在七十年代至基本消灭阶段,在查清钉螺的基础上,强化灭螺工作,冬夏季开展灭螺大会战,实施环境改造灭螺,春秋季实施药物灭螺,一年四季不间断地、采用不同方法开展灭螺工作。特别是1978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以后,针对查出残存、孤立的螺点,环境年灭螺次数最高达14次,年灭螺面积最高达数十倍,许多环境无螺后仍连续多年进行灭螺。通过提高春秋两季的灭螺次数,扩大灭螺范围,加大灭螺药物用量,重视环境改造灭螺,达到提高灭螺效果,彻底消灭钉螺,为确保达标后无螺情回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区县消灭残存钉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在传播阻断地区残存螺点报灭后,仍需开展1-3年的巩固性灭螺。

      3、休宁县历史有螺环境数1848个,已改造798个,环改率达43%。其中沟、塘环境环改率分别为60%和50%。特别是疫情最重的海阳镇和万安镇,随着城市的扩大,建立经济开发区等,有螺环境都已填埋,彻底改变了钉螺的孳生环境,对防止螺情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全县较大复杂的有螺环境较少,也使钉螺易消灭、易巩固。

      4、万安坝灌渠主要在休宁县万安镇境内,灌渠长近30公里,灌溉10个行政村,灌溉面积15299亩,都是休宁县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修建时填埋了许多原有螺沟渠,起到了环改作用;修建后渠宽水深、水流急,主干渠大部分都是水泥硬化或石砌磅,钉螺不易孳生。因此,万安坝灌渠的修建,对于消灭灌区范围内的钉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黄山市血防所

Copyright ©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14806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繁华大道12560号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2880163
c_msg